山士奇击败了蒲甘军,对于汉军而言,只是一次边境小小的冲突而已,但却引发了巨大的反应,后世缅甸北部、泰国北部、印度东北部先后有数个小国主动遣使前往云南,并主动派质子请求入朝。
当初大理国内附后,就有数个小国遣使、派质子,甚至不需要朝廷主动派人前往提出要求,实在是维持了一千多年的宗藩朝贡入质体系下,华夏周边的小国门儿清的很。
为此负责外交事务的鸿胪寺下设的四夷馆,常年有来自各地的小国并部落使者,一如西汉的槀街蛮夷邸,槀街是汉朝长安的一条街道,蛮夷邸则是汉朝接纳诸藩属国的使馆区。
至于被送到东京城的质子们,则被朝廷安置在京师大学堂就学。
京师大学堂是王伦称帝后改组前宋太学而成立的,成立于洪武四年,拥有两个校区,这两个校区其实是分科而设,主要分文、工两大科。
前宋太学与国子监的位置很有些特殊,位于朱雀大街东侧保康门街的南面,离蔡河不远,沿河两岸有麦秸巷、杀猪巷等,坐落着不少隶属于教坊司的官伎场所。
故而老太学的校区都是文科专业,诸如国文、历史等,各国质子皆在这里入学,王伦是不会允许他们接触到工科与理科专业的。
京师大学堂的工科校区在东京城东面,故而被学生们称为东舍,前太学校区自然就是西舍了。
西舍已经入学了四十多名来自各个小国与部落的质子学生,其中并不包括漠北漠南诸部的学生们,漠南渐渐融入华夏,漠北则是求学风气不盛,而且多在河北、河东两行省的省立学堂入学。
王伦虽然不同意与耶路撒冷王国建立朝贡关系,但却邀请约翰.蒙特前往京师大学堂西舍学习,感受一下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。
约翰.蒙特属于插班生,他还没来得及熟悉一下京师大学堂的风气,便多了一个室友,来自印度东北部森那国的小王子沙恭达罗。
同所有刚来到东京城就被中原的繁华所震惊、然后表现得非常自卑的前辈们一样,沙恭达罗也非常震惊,因为京师大学堂居然不允许他带来的仆人们随身侍奉自已!
京师大学堂是有训导处的,训导主事有军衔,等同于禁军中的营副指挥使级别,看到沙恭达罗居然带了两个又黑又瘦的仆人、而且让仆人就睡在西舍宿舍区的走廊里,还他娘的随地大小便,丝毫不在意来往的其他学生们。
训导主事顿时大怒,提着鞭子将两个仆人抽打了一顿,然后要求沙恭达罗带着两个仆人清理卫生,并且将仆人送回到四夷馆去。
约翰.蒙特抱着点儿同情心凑在一旁观看,沙恭达罗脸面通红,他好歹是刹帝利种姓,怎么能够跟两个贱民仆人一起动手呢?
印度恶臭的种姓制度和文明之下,有一个“初次见面试探”原则,即某个印度人遇到外人、不确认对方的种姓等级时,就会看对方的表现,假如对方以命令的语气要求他做事,那么他就默认对方的种姓比自已高,自已就要服从。
训导主事提着鞭子立在一旁,沙恭达罗便想当然地认为,这位尊贵的官员是婆罗门种姓,自已自然是使唤不动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