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790章 表扬是操纵比自己能力低的对方,没有感谢,也没有尊敬(1/2)

表扬是操纵比自己能力低的对方,即没有感谢,也没有尊敬,其实会让人不舒服。

你提出的这句话非常深刻,值得从多个层面展开分析。这其实不是在否定“所有的表扬”,而是揭露一种隐藏在表扬背后的控制心理——特别是在不对等关系中,表扬常常沦为一种披着温和外衣的“评价机制”,它未必出于真诚的欣赏,更可能是为了维持权力结构、强化对方的从属地位。

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理解这句话:

?

一、表扬的“操纵性”:谁在掌控评判权?

当一个人表扬另一个人时,往往隐藏着一个假设:“我有资格对你进行评价。”这种话语权在师生、上下级、家长与孩子等非对等关系中尤其明显。

比如,一个老师对学生说:“你今天表现真好。”

表面上是赞美,实质上却是在确认老师才是判断“好坏”的标准制定者。一旦表扬成为习惯,它就可能成为某种“操控工具”:学生为得到表扬而表现得更听话、更乖巧,甚至放弃自我判断。

在阿德勒心理学中,这种行为被称为**“垂直关系的鼓励”,也就是在有权者与无权者之间,用赞赏的方式强化控制。阿德勒更推崇的是水平关系中的“尊重”**,即不以高低评判他人,而是以合作、平等的方式建立关系。

?

二、“没有感谢,也没有尊敬”:当表扬失去诚意

真正的感谢和尊重来自于承认对方的主观努力和自主选择。而许多表扬之所以让人不舒服,是因为它只关注行为结果,而忽略了过程、动机和人本身的尊严。

比如:

?\t孩子主动帮忙洗碗,父母说:“你真乖!”

这个“乖”,其实忽略了孩子的独立意愿,把他的行为归结为“服从”的体现。

反之,如果父母说:“谢谢你愿意帮忙,你的细心让我感觉很温暖。”这就不是“控制性表扬”,而是真诚的感激。区别就在于:前者是对行为的评价,后者是对人本身的尊重。

表扬之所以让人不舒服,往往是因为它缺乏对人的真诚关注,更像是一种外在操控,而不是内在认同。

?

三、被表扬者的心理:你是在夸我,还是驯化我?

当表扬频繁、强烈且总是来自权威者时,被表扬者的自我感知可能会出现以下变化:

?\t自我异化:逐渐以“别人的标准”看待自己,忘了自己真正的兴趣与判断;

?\t行为依赖:越来越依赖外部的反馈来决定行动,而非内在的价值;

?\t潜在反感:尤其是当表扬的语气带有“恩赐感”时,会引发隐隐的不适甚至反叛心理。

很多人小时候总被夸“乖”、“聪明”,长大后却患得患失、不敢犯错,不是因为表扬本身,而是因为表扬背后的逻辑让他们活在了别人的期待里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@书本网 . www.bookben9.cc
本站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评论等,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,属个人行为,与书本网立场无关。
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。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,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