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上午十点,首批两万包销售一空。最稀有的“金线宋江”卡在黑市炒到五元一张,相当于普通工人一天工资。弄堂里随处可见孩子们围在一起交换卡片,争论谁换谁亏。
电视台来采访时,江桃站在生产线前侃侃而谈:“我们不是简单地把老古董贴上新标签,而是让年轻一代真正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……”
她特意展示了卡片背面——每张都印着相应英雄的绣像技法和一则苏绣小故事。这些全是顾有为熬夜编写的。
热潮持续发酵。第二周,日本日轻公司紧急推出“折纸人偶”促销,但粗糙的做工很快遭遇冷落。
一个月后的星期天,江桃和顾有为来到城隍庙暗访。杂货摊前,几个系着红领巾的孩子正热烈交换卡片。
“我用小李广换你的神行太保!”
“不行!除非搭张母大虫!”
江桃蹲下身:“小朋友,为什么喜欢这些卡片啊?”
扎羊角辫的小姑娘骄傲地翻开收集本:“好看!比糖纸有意思多了!”她指着卡片边缘的小字,“我还知道“打籽绣”怎么绣呢!”
回程公交车上,顾有为突然说:“你这招高明。孩子们为了集卡,怕是把《水浒传》都读熟了。”
江桃笑而不语。她想起小时候,母亲一边绣花一边给她讲三国故事的日子。那些英雄形象,正是通过一针一线深深刻进记忆。如今,这种传承以新的方式延续。
厂庆日当天,“桃李助学基金”捐赠仪式隆重举行。来自大别山区的女教师接过五千元支票,当场展示了学生们绣的“桃花手帕”,虽然针脚歪斜,但那份认真让在场所有人动容。
晚上庆功宴,江桃把主座让给了苏云和刺绣组的学员们。酒过三巡,袁之意递来一份数据:三个月来,苏绣系列产品为厂里带来二十万元销售额,更重要的是打开了青少年市场。
庆功宴上的米酒后劲十足。江桃感觉自己的脸颊发烫,眼前的灯笼一个变成了两个,苏云和绣娘们的笑声像是隔了一层棉花传来。她恍惚记得自己又喝了一杯,然后是顾有为担忧的面孔凑近,再后来……她好像趴在了某个温暖的背上。
夜风拂过发烫的额头,江桃微微睁开眼。弄堂里的石板路在月光下泛着青辉,顾有为的后颈近在咫尺,散发着淡淡的松节油气息。他的步伐很稳,像是怕颠醒她,手臂却有力地托着她的腿弯。
“唔……”江桃无意识地蹭了蹭顾有为的肩膀,嘴唇不小心擦过他的耳垂。
顾有为的脚步明显顿了一下,但很快又继续前行。“醒了?”他的声音比平时低沉,“快到家了。”
家。这个字眼让江桃心头一颤。
“顾有为……”酒精模糊了理智的边界,江桃的嘴唇自作主张地贴上他的脸颊,“你真好……”
背着她的人浑身一僵,停在了一盏路灯下。昏黄的灯光里,江桃看到顾有为的耳根红得像是要滴血。
“你喝多了。”他声音发紧,试图把她往上托一托。
江桃却不依不饶地搂紧他的脖子:“我没醉!我知道你是顾有为……是我丈夫……”她打了个酒嗝,“虽然……虽然一开始我不是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