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她看到小狐狸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时,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感动。
“原来他真的在写……”柳亚娟喃喃自语道,泪水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,滴落在键盘上。。
日子一天天过去,柳亚娟开始重新整理这些素材。
她试着把照片配上文字,做成旅行札记。
每当夜深人静,她就打开徐枫的手稿,帮故事里的小狐狸继续寻找回家的路。
渐渐地,她发现自己不再害怕回忆,那些痛苦的片段开始有了新的色彩。
三个月后的一个清晨,柳亚娟收到一封陌生邮件。
发件人是个儿童文学编辑,说在某个旅行论坛上看到她的札记,被文字里的情感打动,希望能合作出版一本图文集。
她握着鼠标的手微微颤抖,窗外的阳光正好,照在书桌上那朵干枯的格桑花标本上。
签约那天,柳亚娟特意去了趟花店。
店主正在整理花束,最显眼的位置摆着一束新鲜的格桑花。
“这花真漂亮。”她忍不住赞叹。
店主笑着说:“格桑花生命力可强了,越是艰苦的环境,开得越灿烂。”
这句话像一道光,照亮了柳亚娟心里最黑暗的角落。
她想起在青海,自己高原反应严重,是徐枫背着她走了十几里山路;
想起流产住院时,隔壁床的产妇给她讲育儿故事,让她暂时忘记了痛苦;
想起妈妈每天变着花样炖汤,爸爸默默把她掉在地上的药片捡起来……
图文集出版那天,柳亚娟特意选了一个雨天。
书店里,她翻开自己的作品,看到小狐狸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,格桑花在风雨中开得正艳。
读者留言区有人写道:“原来伤痛真的可以开出花来。”
走出书店,雨还在下。
柳亚娟撑起伞,忽然在街角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。
徐枫站在对面的咖啡馆门口,手里拿着一本她的书。
两人隔着雨幕对视,徐枫举起书,嘴角微微上扬。
柳亚娟也笑了,那笑容不再带着苦涩,而是充满了释然。
她转身走进雨里,口袋里的手机震动起来,是编辑发来消息:“亚娟,出版社想请你去青海采风,续写小狐狸的故事。”
柳亚娟抬头望向天空,雨滴落在脸上,凉凉的,却很舒服。
远处的山峦被云雾笼罩,像极了她记忆中的青海。
格桑花不会永远盛开,但它的种子早已在她心里生根发芽。
柳亚娟知道,这一次,她要为自己而活,去看更广阔的世界,写更温暖的故事。
而那些曾经以为无法跨越的伤痛,终将成为照亮前路的光。
在某个深夜,柳亚娟重新打开徐枫的手稿,在故事的结尾写下:“小狐狸找到了回家的路,也明白了,有些离别不是终点,而是新的开始。
格桑花年复一年地开放,它们知道,每一场风雨过后,都会迎来更灿烂的阳光。”
窗外,月光如水,照亮了书桌上那朵重新绽放的“格桑花”。
这一次,它不再是标本,而是鲜活的、充满生命力的存在,在微风中轻轻摇曳,诉说着关于重生与希望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