既然决定捧其他阶层的人跟士大夫分庭抗礼,那自然是要帮他们抬抬身价了。
朱标可是太子,以后的皇帝。
他如果当了职业技术学院的校长,以后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学生就是他的门生。
有天子门生这个头衔在,想来士大夫也不敢太过为难。
职业技术学院刚办,就算再优秀的毕业生,那也是年轻人,没什么官场敬仰。
再加上朱吾适想要招收的学生都是在朝堂上没有什么靠山的人,想要等他们成长起来,那可就有得等了。
这些人毕业了也就只能去各个部门当个干活儿的小官小吏,想要熬出头,路还长着呢。
“另外,标儿想让雄英也去职业技术学校上课,不用多,每周去一两天就行。”
不得不说,朱元璋和朱标想得够长远的,给朱雄英都铺好路了。
这种事儿朱吾适自然不会拒绝的。
“小朱来学习一下也好,免得长大了对科技经济农业啥的一窍不通。
不过得有个明目,不然会引起士大夫的不满。
要我说,干脆所有的皇亲国戚,只要没成年的,都来职业技术学院上课吧。
这样小朱就不会那么显眼了。
对外就说老朱要让所有的子孙们都体验一下民间疾苦。
如果这些人里面真的能出一些人才,以后也有利于大明江山稳固。
不论经济,政治,科技,农业哪个方面有所成就,那都是给皇室长脸。
老六如今在民间的声望就非常的高。
尤其是在工匠这个群体,甚至有人将他称为匠神。
皇亲国戚有正事儿干,还能给百姓留下好印象,一举两得的事儿。”
这就是朱元璋父子喜欢找朱吾适商量的原因。
朱吾适总是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一些新奇的建议。
就说这个让皇亲国戚去职业技术学校上学,朱元璋和朱标就没有想过。
眼下朱吾适提出来,朱标发现还真是很有搞头啊。
大明中后期,皇亲国戚尾大不掉,对江山的稳固完全没有起到什么积极的作用。
如果像朱吾适说的那样,真的能出几个人才的话,不仅受百姓爱戴,也为以后的人做个榜样。
这个法子可行的话,以后每一代的皇亲国戚都去职业技术学院上课,发掘他们的才能,也省的天天无事可做,祸害百姓了。
“叔父这个主意不错,我明天就跟爹商量一下。”
“行,这事儿也不急,学校都还没有盖好呢。”
朱标兴奋地离开了。
他今晚估计要睡不着觉了。
自从朱标看过史书后,他就一直担心一个问题。
那就是削藩的问题。
朱元璋要搞藩王,出发点肯定是好的。
但是朱标扪心自问,如果他当了皇帝,他想不想削藩呢。
答案是肯定的,他也会削藩。
朱元璋考虑问题有些不够长远了。
他自己在位,他的儿子们不敢有什么不好的念头,也不敢。
毕竟从小就浸淫在朱元璋的淫威之下,对他有发自内心的害怕。
再一个朱元璋可是打下江山的皇帝,藩王们有一个算一个,谁有朱元璋打仗牛逼呢。
就算是朱棣,也不敢说单论打仗他就胜过朱元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