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七章 借日修行,殿中暗流(1/2)

次日清晨,吴毅早早起来,搬开封门石,外面还是一片昏暗,但隐约可见点点光芒,将珠子连同烛台放在门口,朴素的外观使之看来就像普通的宫灯一般,又有谁能发现其中奥秘呢,神物自晦,大抵如此。

晨星寥落,间或夹杂着一些虫鸣之声,自山巅俯视山下,由于夜色看不清楚,但这一分朦胧感却是吴毅最为享受的,可以暂且放下争斗之心,享受片刻的宁静。

吴毅伫立在洞府外,负手横跨,晨风将他的衣袂吹起,静静地等待日出。

不知过去多久,初阳升起,就看到晨曦如潮水般驱逐黑暗,天地大亮。

太阳初升,阴阳搅动,蕴含造化,若是于此时修炼可以得到莫大好处,惜乎吴毅气感未生,连自己体内的元气也没有梳理好,又怎么敢吸纳外界灵气,到时灵气乱窜,反而是大患。所以吴毅不过是在观赏风景,舒缓心情罢了。

吴毅用不到初阳之气,不代表其他人也用不到,就这么一会儿,吴毅就看见四五位师兄或立于大石,或伫于树巅,吞吐着灵气,他们身周凝聚着若烟若纱的气雾,一看就知道已步入了聚气阶,能够做到聚天地之气于体表。其中一两位抬头看向峰巅时还与吴毅点头致意,吴毅则点头回敬。

初阳之气持续时间很短,日出后盏茶功夫就会消散,见山脚下的几位师兄都转身离开,吴毅也走进了洞府,门口的珠子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,昨晚明白如何感应珠子后吴毅心神沉入珠子内,看见了令他惊讶无比的一幕。

不同于昨晚心神沉入见到的画面,珠子中一片光明,越至中央光芒越浓烈,但还不至于刺眼,不过却让人暖洋洋的,十分舒服。

凭借着对地理,若学有所成也可以成为一名博学之士,但对于这些矢志修仙的弟子来说,自然不感兴趣,一个个无精打采。

仔细打量了一下台上的教授,吴毅发现是一位头发斑白的老者,浑浊的双眼眯成一线,佝偻着身躯,面对底下弟子惫怠的模样,他也不以为意,自顾自地讲述着,似乎进入了自己的世界。

自从吴毅进入一气道观后,这算是他第三次听讲了,不过上一位教授讲的是修炼之法,这一内容诸教授都有讲解,倒是猜不出是谁,不过今日讲解杂学的教授吴毅心中倒是有所猜测,应该是刘知运教授,据说他未入道前乃是一位史官,精通人事。

尽管一开始知道并不是讲解修炼之法时,有些小小的失落,但随着台上刘知运讲解的深入,吴毅反而听得聚精会神,津津有味,不时点头含笑。

原因无他,在未曾出逃大宇国时,吴毅在太学内学习的也是这些内容,相比起初接触的仙门真法,他明显对此更为熟悉,不至于听得一知半解,不知所谓,而且由于刘知运讲解的是大宇国内的事物,反倒可以与原先大玄国相比较。

不得不说,刘知运还是极其有才的,不愧是史官出身,短短两个时辰,自大宇国朝堂机构设置到各个州郡风土人情说了个遍,堪称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,无所不包。但奈何底下弟子一个个昏昏欲睡,吴毅甚至听到身后传来轻微的呼噜声,可以说,十几位弟子当中只有吴毅一人才是真正认真学习的。

一声今日课毕,意犹未尽的吴毅才发现原来已经结束了,周围的弟子草草施礼后匆匆离开,可见他们对此有多么不耐烦。

正当吴毅也打算转身离去时,台上传来一句:“甲酉位弟子,且等一等。”

大殿中位置依照天干地支序列排置,但由于弟子总共不过二三十位,倒也排不完天干地支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@书本网 . www.bookben9.cc
本站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评论等,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,属个人行为,与书本网立场无关。
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。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,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