究竟是上战场厮杀容易,还是杀一个普通百姓容易,你真要说杀普通百姓不对,但是在战场上,很多所谓的平头百姓,其实都是探子伪装的,你杀了这些探子,算不算是立功呢?
具体问题具体分析,一句话固然容易,但是要实践起来,问题无数,这也是很多时候,哲学为人所诟病的地方,知易行难。
别的不提,即便是在战场上,兵种还分为步兵,弓兵与骑兵,骑兵冲速那么快,谁有心思捡人头,战场上第一法则是活下来,命都没有了,谁会替你说话,你辛苦得来的军功,也为上司或是同僚占去,不值得。
弓兵一波远射,很多人被射成刺猬,究竟是哪些人的箭矢射中,哪些人的箭矢射空呢?射中了的,又是哪一支箭矢,带给敌人致命一击呢?
相比较而言,步兵颇为豪壮,在记功上面也没有这么多烦心事,唱着军歌,大步向前,刀刃敌首之后,也不去割耳朵,直接将砍下的脑袋别在裤腰带上,拿着脑袋换钱就是了。
弓兵一两波齐射,步兵出阵接战,血肉纷飞,内脏,肠道,各种各样奇怪的东西,都能够在这个血肉机器中看见。
两方陷入焦灼时,骑兵自侧翼突进,打垮敌人的信心后,解决战斗,接下来就是一场血腥的衔尾屠杀了。
一般而言,两支军队交战,真正在正面战场上战死的,一般不会超过一成,超过一成,普通的军队就会动摇,需要专门的军监压阵,砍杀逃后之人。
超过两成的战损,除非是争夺重要据点,否则基本上就要鸣金收兵了,再打下去,敌方不乱,我方就要乱了。
越是能够承受高战损的军队,战斗力越强,需要铁的意志与纪律,而正也是一支队伍中,老兵为什么这么重要的原因。
战略谁都会,置之死地而后生,走为上计,瞒天过海,火攻,围点打援,乃至于千里奔袭,完成一个个军事史的奇迹,成为后人瞻仰的典范……但是,你对你手下的士兵完成这些任务,有信心吗?
知己知彼,方能百战不殆!绝非一句虚言,是经过无数次的例子试验过的。
越是大军团交战,越是忌讳失去领导,阵型全无,成为混战,纠缠个几天几夜,不见胜负,有生力量,平白消耗。
当然,明惟演等人眼前的,不过是小型遭遇战,不可能出现混战的局面。
<aonclick>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,点击手动加载,不支持阅读模式,请安装最新版浏览器!</aonclick></divid>